-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10/30]
-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10/30]
-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10/30]
-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10/30]
-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10/30]
-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10/30]
-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10/30]
专家述评|可视插管软镜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可视插管软镜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曾建华1,马武华2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贵阳;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 作者简介 曾建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
可视插管软镜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曾建华1,马武华2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贵阳;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
作者简介
曾建华,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气道管理与器官保护。对老年麻醉与器官保护方面有较深入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马武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气道管理培训学校》执行校长及《气道与中医药研究室》主任。兼任国际气道管理学会(IAMS)副主席,全球气道管理项目(PUMA)专家组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气道管理专栏》专家,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困难气道管理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大学教材1部,主译气道专著2部,参编11部,获得气道产品专利20余项,专利获得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科技创新奖4项,优秀奖1项。
引文格式
曾建华,马武华.可视插管软镜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10): :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
摘要: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过程中,气管插管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对患者气道状况的正确评估、正确的思路和气管插管工具的合理选择。可视插管软镜(video flexible intubating scope, VFIS)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是各种困难气道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喉镜类工具不能使用的情况下,VFIS已作为局部麻醉下经鼻或经口清醒插管首选工具。本文就VFIS的发展、VFIS在临床各种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以及VFIS相关操作中注意事项等作一综述,为VFI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道管理;可视插管软镜;困难气道
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中,成功的气管插管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骤。对患者气道状况的正确评估、正确的思路暨流程和气管插管工具的合理选择与气管插管的成功密切相关。随着对气道研究的深入,气道管理已成为麻醉医师必备的临床技能和实施急救与复苏的基本功。据报道[1],50%以上的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是气道管理不当所导致。气道管理分为正常气道管理和困难气道管理。困难气道处理流程中,根据有无面罩通气困难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按气道评估的状况可分为已预料困难气道和未预料困难气道。可视插管软镜(video flexible intubating scope, VFIS)是目前公认的处理困难气道首选的工具[2-3]。VFIS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
1
VFIS的发展
VFIS的出现与支气管镜的发展密不可分。从1897年首次报道支气管镜在临床中使用至今,支气管镜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3-4]:早期支气管镜阶段,纤维支气管镜阶段,以及电视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共用阶段。
1.1早期支气管镜阶段1897年,德国耳鼻喉科医生Gustav Killian使用支气管镜经喉通路取气管内异物,成为支气管镜临床应用的先例[4]。之后美国医生Chevalier Jackson在食管镜的基础上,通过安装独立的目镜,加装管道照明系统以及气道分泌物吸引管,初步完成早期支气管镜(也称为硬质支气管镜)的基本架构[5]。
1.2纤维支气管镜阶段1954年物理学家Hopkins和Kapany首次报道利用软光纤维束传导视觉成像,使支气管镜的照明传导得以彻底解决[5]。1966年日本胸外科医生Shigeto Ikeda首先展示了纤维支气管软镜[4-5]。Ikeda设计的纤维支气管软镜是由防水塑料软镜体中包绕软而细的玻璃纤维束组成光源传导系统,镜体上连接单目镜,通用的光源转换器连接冷光源,单目镜下有调节成像焦距的旋钮,以及调节镜体远端前后弯曲的调节杆和可用于吸引或供氧的管道系统等组成,构成纤维支气管软镜的基本形态,并沿用至今。目前,为适应不同气道需求(尤其是小儿患者),纤维支气管镜镜体进行了较多改良,适合新生儿或早产儿超细镜体已应用于临床[6]。
文章来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网址: http://www.zhsyzdyzlzz.cn/zonghexinwen/2020/1103/332.html